上衣下裳制(system of the upper and lower garment),工学-纺织科学与工程-服装与服饰-服装-服装史论及文化,中国商代的服饰制度。与深衣制并列为中国古代两种基本服装形制之一。上衣下裳制发端于商周时期,至汉唐时期演化为上襦下裙。上衣下裳由上体之衣与下体之裳合成,上衣为交领、掩襟、右衽、连袖,属前开包裹型结构,下裳则由前后两幅布片围拢成型。上衣下裳制是现代考古发掘所发现并认定的中国最早的一种服装形制,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俑上衣即为交领、掩襟、右衽、直袖,衣长过膝。河南安阳侯家庄西北岗殷墓出土的俑像也服此制。另洛阳东郊西周墓出土一圆雕玉人,亦着窄袖上衣,束宽腰带,腰前系一斧形蔽膝,其衣领呈曲领右衽式,也属此制。商周时期不分礼服与常服,广为穿用。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将上衣与下裳连缀起来而成为深衣之后,逐渐形成以上衣下裳为礼服、以深衣为常服的格局,中国古代两种基本服装形制也就此确立起来。其中袴褶、襦裙、袄裤等属上下分离的上衣下裳制;长袍、旗袍、长衫等则属衣裳连体的深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