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举行了丙辰科进士的科举选才。古时朝廷求贤以科目为重,公道所在赖此一途,科举成为学子展示才能的主要平台,也是为官入仕的主要途径,受到当政者和天下学界的极端重视。尽管当时科考有其极大的局限性,比如八股文多为今人所诟病,但科选仍不失为一套相对公平、程序严谨、监督到位的选才体系。经会试殿试,该科选取近300名进士,其中第一甲3名,又于二甲、三甲进士中,遴选庶吉士20名,入翰林院读书。该科成就了一批文武高官和文人能士,或斐然于史的人物。弘治九年二月壬子(1496年),太常寺奏,释奠先师孔子,已准用天子之礼,增为八佾之舞,惟乐器之数尚用诸候之乐,似为未称请增。文庙乐器人数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礼部因请行移所司,如数置造,仍通行天下,并南京国子监一体遵行。如拟行之,以副崇奉先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