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事(seal memorial to the throne),管理学-档案学-历史文书-上奏文书,中国古代密封的奏章。古时臣子上书奏事,为防泄露,以皂囊封板,故称封事。封事亦称封奏或封,作为公文书,始于西汉宣帝(公元前73~前49)时期,是朝臣上呈给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书。皂囊即黑色的口袋,汉代的章奏都不封口,只有奏陈秘密事项,才用黑色口袋,贴上双重封条呈进。唐代封事仍用于秘密的进谏,元明以后封事逐渐消失。据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考证:“密奏阴阳,皂囊封板。”封事这一最早的保密文书起源于占卜活动。占卜者通过考察阴阳是否和顺,来判断上天对天子在人间的统治是否满意,如果占卜结果理想则当众宣布,如不理想则由太史将结果以保密文书——封事的形式直接呈递皇帝,占辞中关于天气灾异的预言和可操作的规避办法,构成了封事的最初内容,西汉宣帝将封事作为直达御前的机密文书,使封事世俗化、政治化。封事的保密措施主要有:①封事由专人呈送,以避免内容泄密。②封事的启封有特别规定。必须在皇帝面前启封,由皇帝独自审阅。③封事采用重封。皇帝先对书简进行玺封,外面包上皂囊后,再由尚书令或御史中丞在囊外用自己的印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