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副(copy of the original memorial to the throne and the emperor's comments),管理学-档案学-历史文书-上奏文书,中国清代在京各衙门自录的部折副本。中国清代(1616~1911)在京各衙门向皇帝进呈奏折,奉旨后将原折与所奉谕旨一起抄录成副本。奏副之制定于清乾隆初年。据《清会典事例》卷十五载:“乾隆二年议准,各部院折奏事件,已奉谕旨,即日赴阁登号。三日内,录原折并所奉谕旨,具印又文送阁,以备查核。”乾隆三十年(1765)又奏准,除咨部院密奏事件不用开送内阁外,其余寻常折奏事件,奉旨准行后即将原折并所奉谕旨,一并抄送内阁,与具题红本一体收藏,以备稽查。各部录奏折副本送内阁,目的不仅是为了备案存查,也是为了防止折奏及所奉旨意有所遗漏或讹误舛错,同时防止由此产生的弊端。由于这项制度,内阁大库中也收藏了一批各部院抄录的奏折副本,当时称为奏副,以示与录副有所区别。清嘉庆十四年(1809)后,又将此种做法简化,定为凡有特降谕旨,将原折并所奏谕旨抄送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