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唐司空图提出的美学命题。对于诗歌意境的形成及其审美价值的理论概括。《与极浦书》:“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谈)哉?”第一个“象”与“景”,指诗歌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所直接描写的最易使人感受到的形象,有具体的形状、色彩、声音及其组合,画面明晰而不飘忽。第二个“象”与“景”则往往突破明晰画面的界限,创造出多层次的没有明确画面、更为飘忽空灵的“意象”和意境。认为这种“意境”即“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与极浦书》)。说明诗的意境虽离不开具体“物象”的传达和表现,但又必须是虚实结合的“象外之象”的创造.比较确切地反映了文艺创作与欣赏过程中人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感觉的本质特征,启发了后人对文艺的形象思维的探索。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