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foodborne diseases surveillance),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有计划、连续、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食源性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将监测信息发送、反馈给相关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可以确定疾病发生的基线水平,通过基线水平的变化可以发现疾病的异常发生,如发病率提高或分布异常。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行为阻断疾病向易感人群的传播和降低发病率、死亡率:①教育;②暴发的识别和调查;③调查数据和危险因素分布的解释。食源性疾病监测按工作能动性可分为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两种模式。①主动监测。公共卫生人员定期(每天、每周、每两周等)到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店、学校等责任报告单位搜索疾病报告。②被动监测。由责任报告人(如医务人员、暴发发生单位等)按照既定的报告规范和程序向公共卫生机构(如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地报告疾病数据和信息。食源性疾病监测应采集2种类型的信息:①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等描述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