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诗(national epic),文学-中国文学-先秦文学-先秦诗歌-【文体、作法】,记载和反映本民族兴衰演变历程的诗歌。内容大体包括传述民族创始神话、记录重大历史事件、歌颂英雄人物事迹等。“史诗”的概念本于西方,最早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其后G.W.F.黑格尔承其说,并从诗歌体裁方面对史诗做了详细的界定与阐释。黑格尔否认中国存在民族史诗。近世以来,国内学者借鉴西方史诗的概念,将《诗经·大雅》中叙述周人自建立至代商前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诗作视为周民族的史诗。五诗中,《生民》叙述周人始祖后稷降生及成长神迹;《公刘》歌颂周人首领公刘带领部族迁居豳地并发展农耕的功业;《绵》叙述古公亶父率部族自豳迁周原并创业兴国以及文王姬昌的开国历史;《皇矣》赞颂周太王、太伯、王季的美德,重点叙述文王伐密克崇的历史;《大明》记述文王、武王开国的历史。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出车》《采芑》《江汉》《六月》《常武》《玄鸟》《长发》《殷武》《泮水》《宫》诸篇不乏对先祖事迹的记叙,同样具有史诗的因素。